兴趣与事业的完美结合
李滨虹从小动手能力就比较强,读小学时爱画画,画的画还在少年宫比赛中获过奖;中学时,又喜欢上了无线电,放学回家后,就自己捣鼓收音机什么的,那时就立志将来长大了要搞通讯。
1980年,不满17岁的李滨虹高中毕业来到军营,不久又考入军校学习通讯专业。在军校,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还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赴老山、法卡山等地参与通讯保障工作。部队严格的纪律、前线血与火的战斗锻炼了他的斗志;军校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了他的业务技能,也为他后来投身通讯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李滨虹转业到重庆钢铁公司,从一线工人、生产班长、车间主任到设备运营科科长、电话科科长、电信分局局长,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积极的参加技术改造,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曾两荣获重钢十大杰出青年、十大科技明星等称号。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担任电信分局的局长的李滨虹接触到互联网,他对这门新兴学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1997年,他考入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师从黄尚廉院士,攻读研究生学业。至此,他的人生有了巨大的改变。
1999年,李滨虹毅然砸掉了铁饭碗,用多年积攒的6000元钱,在解放碑电脑城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互联网生意,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
十年磨一剑
刚开始时,李滨虹的公司连他只有3个人,一间18平方米的门面,业务量小,效益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时重庆互联网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因此经营十分困难,可谓举步维艰 。李滨虹当时也有想过放弃,有几家大公司请他过去,但这是他从小的愿望,于是咬咬牙就坚持了下来。
转机在2005年出现。
那一年,重庆进入互联网发展高峰期,李滨虹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员工由原来的3人增至100多人;销售收入由原来一年几十万元到一年3000多万元产值;业务范围涵盖域名注册、网站建设、电子商务、云计算开发等领域。
随着智能平机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快速进入社会经济和众生活之中。为了适应这样的新变化,李滨虹响应政府提出的“云端”发展战略,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开发研究移动互联网APP运用产品,仅2012年,就开发了6300个APP应用软件,占据重庆开发总量的85%。
目前,李滨虹创办的智佳信息科技公司是西部唯一有工信部批注的国家域名认证注册服务机构,其旗下的“网上解放碑”网站也已经成长为重庆电子商务的领头羊。李滨虹也先后担任了重庆市网络媒体协会副会长、重庆市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务。截至目前,他已发布1.5万余条与重庆发展有关的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2年度全国公务人员微博勤奋指数排行榜》中,李滨虹排名全国第三; 其微博为2012年重庆政府官员微博影响力排名第一,被网友推荐参评“2012十大重庆经济人物”,获“2012年十大重庆经济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割不断的渝中情结
李滨虹外婆的家在解放碑旁的新华路,他从小就是在那儿生活,当一个渝中人是他儿时的梦想。没想到这个梦想实现时他已经40岁了。
创办公司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渝中区。后来公司做大了,好几个区县都开出优厚的条件请他,他都一一婉言拒绝了,决心继续留在这儿,为渝中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连续两届的政协委员和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副主任,李滨虹积极参加政协的各种履职活动,为全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建言献策,还利用在互联网界的资源,为渝中区招商引资。
五年来,李滨虹先后提出“关于重庆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等提案50多件,立案40多件,其中8件列为重点提案。“关于加强有害信息整治”、“关于各区互联网特色定位,减少恶性竞争”等提案分别得到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分管副市长童小平的批示。他撰写的社情民意也多次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有的得到采纳和重视。连续五年获得渝中区优秀政协委员。
李滨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为边远乡镇、街道捐赠电脑,先后为1000名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安排50多位大学生就业。他还积极支持大学生APP开发,组织建了“重庆智佳APP开发基地”,在重庆大学团委支持下成立了《重庆大学云计算技术协会》和《重庆高校APP开发者联盟》,为大学生APP开发团队无偿提供技术设备支持、资助和开发见习培训环境。
2012年他们还组织开展50多场重庆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开发培训大会和开发者沙龙,为促进重庆移动互联网APP开发产业发展和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